蔡政府10大政策聲量出爐 最惹民怨政策「負聲量逾4萬則」
總統蔡英文執政8年任期即將在今年5月19日屆滿,為了了解蔡政府執政期間推出各項施政,哪一項讓人民最有感、網路聲量表現最突出,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2023年2月22日至2024年2月21日之間的網路聲量數據,彙整出最近一年蔡政府推出的各項新政策中,前十名最受矚目的項目,究竟哪一項讓人民最有感?
第十名: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畫
蔡英文自2016年競選總統時,就積極關注身心障礙者權益議題,認為國家若想要更進步或更文明,勢必要打造一個對身障朋友友善的環境。去年10月,行政院會通過衛福部提出的「身心障礙照顧服務資源布建計畫(民國113年至117年)」,希望透過投入逾新台幣480億元,增加社區及日照據點,並提高身心障礙照顧服務教保員薪資樓地板至3萬7700元,預計將有120萬人受益。網路數據調查發現,這項政策總聲量超過1.5萬則,正面聲量遠超負面聲量,好感度達到2.53,顯示這個5年期的政策頗受到社會正面肯定。
第九名:住宅燃氣器具節能產品補助措施
為了響應環保節能,經濟部在去年公布最新補助措施,民眾只要購買符合能源效率第一級、第二級的自然排氣式燃氣熱水器、強制排氣式燃氣熱水器、雙口以上瓦斯爐等家電,將依類型獲得最低新台幣1000元、最高3000元的補助額度。由於攸關民生及省錢,這項政策的總聲量表現不俗,總共有約1.7萬則相關討論,好感度也達到1.49,正面聲量大於負面聲量。不僅如此,在同類型的討論中,經濟部重啟「住宅家電汰舊換新節能補助」,購買一級能效冷氣及冰箱可補助新台幣3000元,同樣受到網友轉傳分享。
第八名: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
居住正義一直是社會輿論高度關注的議題,2023年受到央行連續5度升息政策影響,房貸利率突破2%,讓許多首購族叫苦連天,而財政部去年中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專案,為不少名下沒有其他房產的自住客減輕負擔。這項政策引發廣泛迴響,調查期間內總聲量超過2.3萬則,而且好感度來到2.71,顯示多數民眾仍抱持肯定態度,正面聲量遠超負面聲量。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資訊,透過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政策,只要借款人年滿18歲,本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均無自有住宅」,房貸的最高貸款額度從新台幣800萬元提高至1000萬元,貸款年限由30年延長至40年,寬限期從3年延長至5年等,更重要的是,政府將補貼利息1碼至2026年7月31日。
第七名:氣候變遷調適行動相關政策
因應氣候變遷因應上路,環境部跨部會擬具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方案,同樣因為牽涉總統選戰話題,引發社會的矚目,排行第七名。行政院會去年通過相關政策,宣布面對全球暖化導致各地極端天氣發生頻率持續增加,政府將會針對水資源、能源供給及產業等七大面向,強化跨部會協調合作,預計投入經費新台幣4116億元,共計126項工作項目,其中78項屬持續推動性質,48項則是新增調適工作項目。
網路數據分析發現,相關政策總聲量超過7.7萬則,討論度之高相當驚人,而且好感度來到1.13,顯示正面聲量大於負面聲量。在新增的工作項目上,有不少都與各地民眾關心的用水議題有關,例如增加新竹與台南海水淡化廠、17條備援調度管線、開發伏流水備援、增加都市總合治水等等,都攸關民生議題,會對各縣市民眾的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第六名:台灣2050淨零排放
去年總統選戰期間,三黨總統候選人的能源政策受到廣泛關注,一時成為朝野攻防焦點。因此,蔡政府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政策,也受到大量討論,總聲量達到2.5萬多則,好感度為3.07,正面聲量數字是負面聲量的三倍有餘。
其實,「2050淨零排放」政策並不是去年才提出,2021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當天,蔡英文就曾公開宣示,2050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也是台灣的目標,而在過去一整年,行政部門積極與各界展開社會溝通及座談會,國科會也成立「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配合產業界舉辦無數場研討會,成為這個議題獲得高聲量的主因。
第五名:平均地權條例
立法院去年三讀修正攸關打炒房的《平均地權條例》,並於同年7月1日上路,這次修法被產業界視為蔡政府力道最重的打房政策,但另一方面,也被在野黨批評不溯及既往無法完全遏止炒作預售屋的亂象。這次修法總共有五大重點,被行政部門形容為「五大重拳」,包括限制預售屋或新建成屋換約轉售、重罰炒作行為(最重可罰新台幣5000萬元且可連續處罰)、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管制私法人購屋、明定解約申報登錄與罰則。
根據網路數據統計結果,《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及上路後創造的聲量非常驚人,共有逾2.8萬則討論熱度,然而好感度僅0.5左右,負面聲量超過1萬則。在眾多批評聲浪中,建商從修法過程就表達反對態度,認為政府出如此重手,未來恐出現「落跑建商」的情形,不過,因最終三讀版本並未納入溯及既往的規定,因此又被時代力量等在野黨批評,此舉無疑是幫建商、投資客大開後門,修法漏洞反成「投資客逃生守則」,意見相當兩極。
第四名:最低工資法
蔡政府2016年提出的競選政策中,訂定《最低工資法》被視為相當關鍵的一個項目,終於,在蔡英文卸任最後一年中,立法院於去年12月三讀通過《最低工資法》,取代原本的基本工資審議制度,透過這部法律決定每年最低工資調升幅度。但不少媒體批評政策「延宕7年多」,且在討論修法內容過程中,朝野政黨對於最低工資審議會組成人數、參採指標、勞動部何時公開勞工薪資研究報告、違反《最低工資法》廠商能否參與政府採購等4面向的關鍵條文意見始終不一致,使得這項議題總聲量超過3.1萬則,但好感度卻只有0.49,在前十大議題中屬於後段班。
歸納網路輿論對《最低工資法》批評聲浪中,最猛烈的批判是,質疑蔡政府為何在選前才通過立法,不少勞團更抗議表示新法沒有納入「最低工資調幅不能低於物價調幅」的規定,跟現行作法無異,只是提高了法律位階,無疑是詐騙全國勞工,形同一部廢法,也有網友質疑此舉是「選前騙票大秀」,掀起網路正反論戰。
第三名: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
為了持續精進地方創生政策,國發會今年2月提出「打造永續共好地方創生計畫」,宣布將在4年編列60億元,繼續投入地方創生工作。令人驚訝的是,這項看起來嚴肅、不討喜的政策,在網路總聲量上獲得高度矚目,總聲量來到3.4萬多則,好感度高達3.99,顯示多數民眾對這項政策抱持高度肯定的態度,而且負面聲量只有3千多則,幾乎沒有什麼顯著的批評聲浪。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政策是蔡政府推動「地方創生3.0」重要一環,除了挹注經費數目之外,也明定未來五大重點工作,包括:培力在地青年、擴增多元途徑、完善基礎建設、促進跨域合作、深化國際連結等。
第二名:落實教育平權拉近學費差距
去年總統選戰期間,時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提出「教育平權」政見,隨後行政院也在7月份公布「落實教育平權拉近學費差距」的政策,宣布將投入新台幣219億元,拉近公私立學校學雜費差距,不僅要定額減免私立大專學雜費、加碼補助經濟弱勢學生加碼補助,同時也會全面落實高中職免學費。
根據網路數據統計資料,這項政策引發約4萬多則總聲量,好感度只有0.48,負面聲量超過1.4萬則,有在野黨立委批評這項政策沒有排富是「大撒幣」,因為就連私立貴族高中學生也同受補助,引發輿論高度質疑,此外,由於適逢總統選舉,賴清德剛開口提政見主張,行政部門立刻在第一時間端出煮好的「牛肉」,使得這項政策也被認為是為賴清德搶救青年選票,引發「選舉套路」的質疑。
第一名:行人交通安全政策
在過去一年蔡政府推出的各項政策中,總聲量最高的仍是「行人地獄」議題,行政院去年5月提出「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調查期間內創造超過8.6萬則聲量,但好感度卻來到0.28最低,負面聲量超過4萬則,光是負面聲量的數字,就超過第四名以後的議題的總聲量,顯示道安議題仍是多數民眾最關心的項目。
在眾多批評聲浪中,民眾一方面希望改善「行人地獄」亂象,但當「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上路後,政府進行交通大執法,卻又進一步引發不少民怨,例如新的取締標準改為斑馬線只要有行人不分遠近,所有車輛都要停讓,遭批評太過嚴格、反而造成車流不順暢及交通壅塞,另外隨後衍生出的1200元以下交通違規「微罪不記點」政策,也造成職業駕駛團體與路權團體的衝突,雙方意見極度不一致,使得相關討論不斷延燒。
總體而言,在蔡政府前十大最能引起民眾共鳴的政策中,多數政策的好感度大於1,只有行人交通安全政策、落實教育平權拉近學費差距、《最低工資法》、《平均地權條例》等項目的負面聲量大於正面聲量,而且多數批評與總統選戰攻防有關,這也顯示著,高聲量的政策中,正面聲量大於負面聲量的項目佔多數,這也蔡英文繳出執政即將屆滿八年前,仍擁有破五成高施政滿意度的亮眼成績單,回顧過去幾任總統任期最末的表現,蔡英文擁有的高民調實屬罕見。另一方面,人民也在今年初選出了下一任總統賴清德,他也將在蔡英文卸任後的5月20日正式就任,但他是否能繼續擦亮「民進黨執政品質保證」的招牌,繼續保持政府的高施政滿意度,擄獲多數民心,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