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大罷免藍委誰危險?數據揭這三人當心了

2025-03-20 15:56:48

全台大罷免戰火持續延燒,目前有34位藍委、1位無黨籍立委、1地方首長和2議員罷免提議成立,將展開第二階段連署,依法連署人數應為原選舉區選舉人總數10%以上,各個罷團也積極設立連署攤位,同時,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也發起全台宣講行動,提前鞏固核心支持者,持續為大罷免熱戰加溫。

 

在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與《財政收支劃分法》覆議案雙雙被藍白否決後,綠營上個周末開始展開「人民是頭家」政策宣講會,民團也在旁擺攤衝刺二階連署。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蒐集今年217日至317日之間,網路輿情對於罷免話題的看法,結果發現,本議題聲勢長時間維持不墜,調查期間每日均有超過3.5萬則聲量,而33日中選會說明又新增13件立委罷免案一階過關,截至當日達到32件國民黨立委罷免案可進入二階連署,吸引網友高度關注,當天創下超過4.8萬則聲量;第二個聲量高峰來自316日當天,國民黨立委徐巧芯、羅智強發文反對罷免,並貼出鄉親支持自己的照片,鼓吹民眾「一定要去投票,不同意罷免」,成為熱門話題。當天罷免相關聲量達到4.9萬多則,顯示藍營此次選擇熱戰策略,也進一步催化罷免議題討論度持續升溫。

觀察國民黨籍區域立委與罷免相關的網路聲量,整體而言,總聲量前標落在9千多則、均標落在5千多則、後標落在3千多則,好感度方面,前標為0.7左右、均標為0.6左右、後標則為0.5左右。而若以總聲量排名,傅崐萁、徐巧芯、王鴻薇已超過5.8萬則聲量搶佔前三,其餘還有葉元之、羅智強、洪孟楷、羅廷瑋、李彥秀、賴士葆、羅明才等人;好感度方面,倒數前三名分別是林沛祥、謝衣鳳、游顥,其他擠入倒數前十的還有羅廷瑋、廖偉翔、林德福、葉元之、張智倫、鄭正鈐、邱鎮軍。

 

由於在罷免案「熱戰」狀況下,罷免案過關與否,往往與政治人物在地組織動員實力有關,亦須考量當地選民結構。若以2024年立委選舉得票數、與主要對手的差距票數作為觀察指標,涂權吉、葉元之、丁學忠、游顥、邱若華、廖偉翔、黃建賓、魯明哲、鄭正鈐、牛煦庭是藍營區域立委中,與主要對手差距最小的前十名,理論上,其有可能被罷免的風險也比較高。

 

進一步輔以網路聲量及好感度表現觀察,搭配數據綜合分析後,目前所有藍營區域立委中,最危險的可能是葉元之、廖偉翔、游顥3人,主因在於,他們的得票數與主要對手差距相近,且關於「罷免」的聲量都超過均標,同時好感度又遠低於均標。相較之下,黃建賓、魯明哲、丁學忠、邱若華等人雖然與主要對手票數差距也不大,但目前相關聲量低、好感度較均標高,整體風險較低。至於牛煦庭雖然得票差距小、罷免相關聲量超過均標,但其好感度居於前段班。鄭正鈐、涂權吉的好感度雖然低於均標,不過因罷免聲量偏低,整體風險也稍低一些。

根據《憲法》,人民有權力透過選舉投票,選擇好的公僕,同時也有機會透過罷免投票,淘汰不適任的公職人員,這次全台大罷免浪潮是公民團體自主發起的罷免行動,而在各政黨相繼推波助瀾下,已成為2025年全台灣最重要的政治運動,且目前已有34位藍委、1位無黨籍立委罷免案一階通過。究其根源,是因為掌握國會多數的國民黨立委被指控不當修法,違背選民的期待,面對這場罷免風潮,國民黨立委確實應該深思,如何改善與選民的溝通、回應社會需求,才是避免罷免危機的關鍵。

 

 

 

「想了解更多?
★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
3/21(五)全新研討會,立即報名參加

【民調與輿情數據研討會】川普效應對台灣民意的影響-年輕族群的政治覺醒 」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