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閩南語台語正名運動壓迫客家族群? 數據揭台客語教育關注度驚人差異

2024-08-01 14:00:40

台灣是一個多元語言並存的社會,這不僅豐富了人民的內涵,更是獨特的文化資產,但究竟哪種語言最能代表台灣?每個人心中或許都有自己的答案。民進黨立委陳培瑜,6月6號在立法院呼籲,應將「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並強調有8成5以上的民眾贊成。此言一出,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為深入探討這個議題,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分析了今年度相關的網路討論聲量。

在立委陳培瑜要求文化部與教育部,應該將「閩南語」正名為「台灣台語」後,許多專家學者也紛紛表達了他們的看法。作家楊渡和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教授陳秀琪一致認為,如果所謂「台語」是代表台灣的語言,那麼它就應該包含所有在社會上被廣泛使用的語言,這其中就包括客語、原住民族語等等,不應該只有閩南語能被稱為台灣台語。

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的分析,可以看出對於客家群體來說,他們非常重視該語言的傳遞及傳承。而今年有關「客家」議題的討論中,聲量最高的是2月21日的「國際母語日」,有329則討論聲量,其他包括客語版國歌、檢視「語發法」施行成效,以及「閩南語正名為台語」的相關討論,亦具有較高的討論聲量。

為了讓語言能長久傳承,除了藉由家庭傳遞,學校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管道。然而今年「客家語教育」的相關聲量只有8,404,而「台語教育」的聲量卻達到28,881,兩者的討論度差異非常大。而部分客家群體也憂心,在關注度已經大幅落後台語教育的情況下,如果真的執行「閩南語正名運動」,不僅會進一步加強閩南語的優勢地位,還可能導致客語的式微,讓下一代認識客語的機會越來越少。

從上述事件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客家群體都感受到客語的地位和傳承正在遭受威脅。而語言的消失,對任何族群的文化傳承來說,都是極大的傷害。為避免這種情況,我們應充分聽取和理解每個族群的聲音,並進行深入溝通。唯有在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才能制定出公平且具包容性的語言政策。真正去保護台灣多樣、珍貴的文化遺產,而政府及社會各界也應該共同努力,確保所有語言和文化,都可以在這片土地上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延續。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