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議題中心

博愛座變搏鬥座?數據揭民眾真實想法

2024-07-29 17:00:21

近期,博愛座的爭議屢見不鮮,甚至多次引發激烈肢體衝突。包括先前一名李姓男子,只因為在博愛座休息而遭他人謾罵、掌摑;另一位林姓女子則因被迫讓座造成情緒崩潰、失控撞牆。這些事件不僅引發社會廣泛討論,更延伸出世代衝突以及對立,以及弱勢族群該如何認定的討論範疇。為了剖析相關風向,TPOC台灣議題研究中心,分析了今年度關於「身心障礙」的網路討論聲量。

根據我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博愛座設立的目的是保障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但其認定標準卻沒有明確規範和基準。透過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分析「身心障礙」議題的網路聲量趨勢,可以看出在1月24日,王志安在《博恩夜夜秀》上嘲笑律師陳俊翰,所引發的716則討論聲量。隨後,2月15日陳俊翰律師逝世,再次引發民眾熱議,當天討論聲量達550則。6月中,則因多起博愛座爭議事件,關於身心障礙的討論又開始升溫,從6月12日起連續3天,網路聲量均超過650則,顯示民眾對相關議題的高度關注。 

綜觀網路分析,在近62225則博愛座議題討論中,熱度最高的主題是「年長者倚老賣老的舉動不妥」,在總聲量中佔38.77%。同時,認為新聞媒體對博愛座議題的過度報導占總聲量的13.28%,導致世代對立加劇以及衝突。認為應該廢除捷運上所有的座椅的聲量佔了10.18%。要直接地在捷運上設置博愛車廂供有需要的民眾做使用的聲量佔6.94%。認為博愛座的議題之所以會產生是因為部分老人的不講理佔了聲量5.07%。認為是否讓座爲個人之意願佔了聲量4.70%。認為現今的博愛座就如同搏鬥座一樣佔了4.77%。認為說特勤退伍還需要別人讓座的聲量則佔了4.33%。贊成廢除博愛座的聲量則佔了8.46%。認為現今有很多的老害的聲量則佔了3.41%。這些討論主題反映出了民眾對於博愛座的設置、媒體報導的影響,以及世代間的矛盾與對立有深刻的關注和截然不同的看法。

博愛座設立的初衷是為了給有需要的弱勢群體提供便利,包括身心障礙者、老人、孕婦和小孩,但因為這些標準不夠明確且無顧及到一些身體不適的青年群體,導致了博愛座的使用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此外,因一些青年群體也需要博愛座,但卻常常因為外表和年齡而被視為是不需要的群體,以及部分年長者可能會理所當然覺得自己有博愛座使用優先權。進而導致了不少爭議的發生,再加上媒體追求流量和點擊率的背景下,博愛座事件經常被渲染和放大,其進一步的加劇了世代之間的對立情緒,不僅影響了社會和諧,也讓年輕人對年長者產生了偏見和不滿,使得社會上的分歧加劇。

總結上述有關博愛座的討論,相關權責單位應該強化對其博愛座的設立初衷之宣導,讓大眾明白博愛座是為「有需要的人」設立,而非針對特定群體,藉此避免因誤解而引發的紛爭。此外,政府更應制定相關配套措施,保障有需要的群體在公共交通上的座位需求。才能在保護弱勢群體的同時促進社會和諧以及避免不同世代間的對立和仇恨,減少誤解和衝突。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 Reserved by 影響力傳播有限公司 Powered By EzBrand